扶贫的文学书写

扶贫 | 2018-05-15 15:32:4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贺享雍出版过20多部长篇小说和3部中短篇小说集,写长篇报告文学可能是第一次。《大国扶贫》展现了四川巴中在一轮轮扶贫攻坚战役中取得的重大成绩,诠释了“巴中经验”的丰富内涵,读来令人鼓舞。

  小说家和报告文学作家的一个区别是,小说家只写自己想写的,很少由别人规定题材。但报告文学经验对小说家有一种好处,便是可以促使他突破个人视野,走向更开阔更深厚的社会生活,接触到更多他本不可能接触到的人与事,这对小说家的写作必有裨益。

  现在,通过《大国扶贫》,我们了解到巴中一带贫困线以下的许多具体情况。书中写到的贫困者都是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贺享雍的写作历来深入乡村基层,而这一次尤其深入到偏僻乡村的最底层,关注最贫困人口的生存命运,这是很有意义的写作拓展,相信写完《大国扶贫》后的贺享雍,对社会的认识会更加透彻。

  从这部作品中,我们更能看到广大一线扶贫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与默默牺牲。他们中不少人自己也不富裕,比如双田村的支部书记,亲舅舅家的屋顶开裂到屋里到处用水盆接雨,他也没有余力使舅舅获得更多帮助。长期接触贫困户的干部们,往往会更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如土兴镇的干部们初次到北京,连天安门广场都不肯停留,一心一意只为了省钱……诸如此类的基层干部在这部书里写了很多,他们面貌各异,风格也各不相同,但都投身在最基层的扶贫工作中淬炼,这样的人物和故事,为生活所创造,是小说家难以虚构的,创作者所需要的就是深入地采访与艺术地呈现。

  小说家书写的报告文学,容易发挥出一些小说的优势。贺享雍相比一些报告文学作者来说,对叙述更敏感,也更善于发掘和展开故事,在人物塑造与语言运用方面都显示出自己的特色。书中对张必大、杨浪、杨阳三个人物从肖像、举止到言语都刻画得生动可感,展示了小说家的创作技巧。当然,书中有些故事是超出小说家的想象的,是从现实生活中采访挖掘而来的,作者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在写报告文学,他坚持与发挥了纪实作品的优长,对基层的扶贫工作做了最忠实的记录与艺术化的书写。

  最为体现贺享雍创作性格的,还是作品中渗透的思想。一般写扶贫的报告文学,往往就事迹写事迹,只写成绩,不写困难,而贺享雍却写出了扶贫中遇到的问题。他在采访中发现,有少数家庭的贫困,源自好吃懒做,而政府的扶贫措施,又使他们更加依赖政府。有一户人家,眼见政府送来了化肥,竟然懒得出力往家里搬;还有人为当不上贫困户而闹纠纷……作者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既要经济扶贫、又要精神扶贫的严肃命题,这是有创见的思考。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的扶贫工作才能帮助贫困人口彻底、永久地摆脱贫困。贺享雍是敏锐的,也是实事求是的,他的书写使作品具有更加厚重的意蕴。

  (《大国扶贫》:贺享雍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15日 24 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大美县域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崇仁县扶贫新故事
下一篇:沅陵县马底驿乡抓实健康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