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稷山第二届后稷农耕文化研讨会召开

相关活动 | 2018-09-11 17:27:53 | 来源:大美县域网

弘扬后稷农耕文化 彰显新时代新价值

中国·稷山第二届后稷农耕文化研讨会召开

  《中国信息报》首席记者田建海 特约记者杨明有山西报道 9月9日至10日,在庆祝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第八届稷山板枣文化节隆重举办之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先秦史学会、吉林大学、天津师大、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30多位历史、农业、考古、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相聚后稷农耕文化传承发展发源地——后稷故里山西稷山,对后稷农耕文化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研讨。此次研讨会开启了新时代深入挖掘传承发展后稷农耕文化的新征程,进一步坚定了“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天下粮仓源于稷山”的文化自信,在新时代谱写传承后稷农耕文化实施乡村振兴的新辉煌。

  以“弘扬后稷农耕文化、彰显新时代新价值”为主题的中国·稷山第二届后稷农耕文化研讨会,由中共稷山委、稷山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稷山县委宣传部、中国先秦史学会承办。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会长李学勤、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宋镇豪分别担任研讨会组委会名誉主任和主任,稷山县委书记廉广锋、稷山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宣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

  此举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运城市委打造农耕源头文化品牌决策部署,充分挖掘后稷农耕文化的思想精髓,深入研究其在新时代的价值意义,为“四基地一名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自信自强的现实力量。

  30多位专家学者稷山“论剑”

  煌煌文明史,悠悠五千年。天下粮仓源于稷山。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大量的《尚书》、《史记》等古籍文献史料记载、考古发现和大量遗存遗迹表明,在山西稷山这方璀璨秀美的沃土上,农祖后稷发现粒食,树艺五谷,教民稼穑,缔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农耕文明,孕育了后稷精神,开启了农耕文明的新纪元,成为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稷山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后稷农耕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后稷农耕文化的现实力量,让后稷农耕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新风采。后稷农耕文化已融入稷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稷山县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区位优势便利,特色产业鲜明。在稷山,随处可见后稷农耕文化元素,每村都有特色农业产品,现代农业如雨后春笋般高质量发展。

  在中国·稷山第二届后稷农耕文化研讨会上,山西稷山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宣致辞。稷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姜存师主持研讨会。稷山县副县长郝冰介绍了稷山概况和后稷文化研究情况。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宫长为主持研讨会、对专家发言进行了点评。

  两天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秘书长、科研局局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晋保平,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蔡运章,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宫长为,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杜勇,原副秘书长吕文郁,山西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杨晓国先生,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魏建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高江涛等30多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弘扬后稷农耕文化 彰显新时代新价值”主题,从“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后稷农耕文化在农耕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后稷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和作用、后稷农耕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后稷农耕文化对三农工作的贡献和意义、传承后稷农耕文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后稷农耕文化在全域旅游发展中的作用等6个研讨议题,站在政治高度、理论前沿、时代价值、发展愿景,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研讨和对话。

  后稷农耕文化得到三个“深化”

  专家学者认为,经过梳理文献资料,结合考古发现,通过认真研究,尧舜禹时期后稷在山西晋南一带以稷王山为核心教民教穑。这标志着经过上万年的漫长发展,到后稷这个时代,中国农耕文明、传统农业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为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在走进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传承发展后稷农耕文化,弘扬后稷精神,体现后稷农耕文化的时代价值,对充分发挥后稷文化资源优势、着力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丰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次后稷文化研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成果丰硕,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旨、以深化后稷农耕文化研究为依托、以多学科综合研究为手段,一是深化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二是深化后稷农耕文化在中国农业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深化后稷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新时代把后稷农耕文化的研究传承创新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起点和新的高度。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对稷山县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稷王庙、中农乐核桃基地、万亩槐米园区、国家板枣公园进行了参观考察,体验农耕文明和板枣文化,形成了大会宣言,编辑出版研讨会大会论文集。同时,中国先秦史学会初步决定,在山西稷山县建立后稷文化研究基地。

  山西稷山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宣说,“作为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的后稷故里,稷山县有着便利的区位优势,有着特色鲜明的产业优势,更有着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走进新时代,后稷农耕文化研究传承发展一定能够不断深入,再结硕果,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我们进一步做好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在溯源追根上寻求新的学术观点,在历史与现实的发展中寻找最佳结合点,把后稷农耕文化打造成为稷山独特的精神标识,在稷山加快“四基地一名城”的建设中擦亮稷王文化名城这张名片,在大运城建设中打响农耕源头文化这张王牌。”

  创新转化后稷农耕文化正当时

  据了解,近年来,稷山县委、县政府在后稷文化保护挖掘上,着重保护后稷教稼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稷王山的姜嫄墓、后稷陵、后稷庙以及莲花台等遗址得到妥善保护,稷王山下的龙山文化遗迹被列为全省重大考古成果,稷王庙的改造规划已经有关部门批准,大佛文化园、圣王山旅游开发项目正在实施,马趵泉村、北阳城村被列为中国传统古村落,稷山板枣生产系统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批准建设国家板枣公园。10多年来,县后稷文化研究会编印《后稷文化》杂志39期,举办讲座100余场,编纂有关书籍30多种600余万字。

  在后稷文化传播弘扬上,稷山县把后稷农耕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旅游开发、文艺创作等方方面面,在发展中充分展现稷王文化特色,编印《美丽家园稷山县》乡土教材,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广泛传播后稷农耕文化;宣传文化部门坚持对内打造“人文稷山”、“乡风”等品牌专栏,举办《家·春秋——稷山民俗风情实物展》和《后稷农耕文化专题书画展》等文化活动;对外不断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天下粮仓源稷山》在《人民日报》和央视作为专题报道过。近日,应央视一套《我有传家宝》栏目组邀请,该县的高跷走兽、祭祀神兽等节目参与了中国农民丰收节专题节目“稻花香里说丰年”录制。蒲剧《枣儿谣》唱响了北京长安大剧院,荣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同名电影已拍摄完成;鼓舞剧《农祖稷风》、情景剧《羲和颂》、《食为天》、歌曲《五谷香自稷山来》等文艺精品编排上演,以多种形式展现后稷农耕文化的风采。

  有关人士表示,走进新时代,稷山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后稷农耕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进一步激扬后稷农耕文化的源头活水,进一步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古老的后稷农耕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同时充分结合、吸纳专家提出的后稷农耕文化的意见和建议,理性地审视后稷农耕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潜力,科学地规划和设计后稷农耕文化的未来发展,在实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推动农耕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彰显出文化的软实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大美县域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努力推动乡村振兴”研讨会在京召开
下一篇:京冀联袂唱响“红色文化+”时代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