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双增”为农业发展蓝图添彩

绿色农业 | 2018-03-31 15:42:09 | 来源:科技日报

图为张福锁院士右在查看作物长势

图为张福锁院士右在查看作物长势

  科普时报讯(何志勇 胡利娟)3月7日,《自然》在线发表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崔振岭教授、张福锁院士等在农业绿色发展领域取得的新成果:“与千百万农民一起实现绿色增产增效”。该研究成果充分说明: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完全可以以更低的资源环境代价来实现,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中国农业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绘就了蓝图,这不仅为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树立了榜样,也为全球可持续集约化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范例。这是其从2010年以来第6次在《自然》和《科学》期刊发表“立地顶天”的重大成果。

  由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团队策划并组织河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全国25家教学科研单位联合参与的此项成果,携手2000多万农民,历经10年,通过不懈努力共同完成。

  探索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的迫切需求。自2005年起,张福锁院士带领团队建立了我国主要作物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创新与应用协作网,在生产中破解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理论与技术难题。并创新建立了“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围绕生产限制因子,与农民一起开展既适合当地情况又瞄准国际学术前沿——“立地顶天”的科研思路。

  过去10年,研究团队在我国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粮食作物主产区开展了13123个田间试验,应用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的玉米、水稻和小麦平均产量达到9.54,8.41 和6.73 吨/公顷,较当地农民习惯增产20.6%(18.3-21.8%)。

  更为重要的是,创建了以扎根农村的“科技小院”为核心、以覆盖全国的“科教专家网络、政府推广网络、校企合作网络"为平台,与千百万农民一起大面积推广应用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统计显示,10年里,共有1152名研究人员、6.5万名农业推广人员及13万农业相关企业人员和452个的2090万农民参与了这一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工作。在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户的共同努力下,从2006年到2015年,绿色增产技术累计推广3770万公顷,增加粮食生产3300万吨,减少氮肥用量120万吨,增收节支793亿元。

  此外,科研人员还对我国1944个的860万农户大样本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农户的作物产量至少低于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的10%,部分农户甚至低于50%,但施氮量却与高产作物用量相当,甚至更高。这些农户(包括低产或高产但氮肥用量高的农户)如果采用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每年可增加粮食生产8240万吨,减少氮肥用量110万吨,降低氮素损失达45万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340万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大美县域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甘肃发布农业科技绿皮书
下一篇: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档升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