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县通典万村修志全民出书文化活动全国行走进朔州

幸福中国 | 2018-05-22 16:48:35 | 来源:中国记者联盟网

“千县通典、万村修志、全民出书”文化活动全国行走进朔州

《中国信息报》记者 田建海 通讯员 陈鸿 田梦

  绿意盎然,花香四溢,美丽的山西朔州大地上处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自5月11日起,全国“千通典、万村修志、全民出书”大型文化活动全国行走进山西省朔州市,为朔州人民群众带来了为期五天的送史志文化下乡盛宴。

▲调研采风小组走进张家河村

  此次活动以“编史延根脉,修志记乡愁”为主题。全国“千通典、万村修志、全民出书”大型文化活动总策划、总负责人、华夏百科信息研究院院长兼史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田剑同志带领调研采风小组一行,先后走进朔城区、平鲁区,应县的张家河村、李家河村、油坊头村、西什庄村、南泉村、新安庄村等10余个村庄,采取村志讲坛、座谈交流、文化联谊、走访调研等多种送史志文化下乡形式,就“千县通典、万村修志、全民出书”活动为当地村民真情服务、解惑释疑,受到广大乡村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近年来,张家河村上下一心,勇于探索,在经济上、文化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建成了‘发展有后劲、人人有事干、生活有乐趣’的‘三有村’”。华夏百科信息研究院田剑院长在为各位父老乡亲讲解村志编修时对张家河村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他说:“乡愁是什么,乡愁是远方,是故乡,是亲人。记住乡愁,说到底,是守护家园,留住根脉。是要回答我们从哪儿来,如何把根留住。当今社会发展迅猛,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商业化、快餐化、碎片化,人们脚步匆匆,心事重重。但是走得再远也有回望的时候,工作再忙也有思乡的时候,故里故土故乡,乡音乡情乡愁,是永远不变的记忆,是终身不改的情感。”

▲调研采风小组走进张家河村

  针对乡亲们提出如何“记住乡愁、留住根脉”的问题,田剑院长耐心解答:“我们特向全国乡村推出编纂《中国村志》系列丛书,作为“千县通典、万村修志、全民出书”文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村志”作为地方志的最基础性工程,是中国文明之根的象征。村庄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区域的细胞和执政的基石。村志通过记述该村的政治、经济、生态、社会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挖掘历史内涵,展现当代风貌,以达存史、资政、育人的目的,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国梦的实现。”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各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农村建设欣欣向荣,乡村面貌日新月异。每个乡村都有地域文化名片,‘史’记乡愁,‘志’存高远,不仅能激发人们爱国爱家的热情,而且也会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调研采风小组成员与村民群众交谈

  参与活动的群众,聆听了工作组成员的介绍,对《中国村志》系列丛书给予高度赞扬,一致认为,编纂《中国村志》系列丛书是“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为后人研究乡村的历史变迁、文明进步及社会发展存储一部“百科全书”,为乡村振兴、造福百姓提供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每到一个村,工作组成员都和群众亲切交谈,仔细了解风土人情,努力做好咨询服务。在工作组走过的十多个村庄,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都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

  一位女编辑深有感触:如果说,走进朔州,演绎的是一段以送史志文化下乡为主题的情景剧,那么这些散落于乡村的文化遗存则是史志文化与编修团队零距离接触的实践,处处渗透出深厚的乡土气息,洋溢着浓郁的史志文化韵味……

▲调研采风小组成员与村民群众交谈

  “农村文化源于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实践,农民是农村文化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创造者,发展农村文化,必须实现‘我参与、我快乐’。”华夏百科信息研究院田剑院长在七里河村做调研时指出,我们推出的《共圆中国梦·书写中国人》大型系列丛书就是“还文于民”的有效载体,帮助村民发掘人生感悟,表达人生追求,记录人生轨迹,讲述励志故事,抒发圆梦情怀,让草根回归历史舞台,让精英闪烁耀眼光芒,展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不同需求人们的传奇人生。

  据介绍,全国“千县通典、万村修志、全民出书”大型文化活动由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究院与中央级媒体、国家级出版社、华夏新闻文化研究中心、华夏史志文化研究中心、北京欣闻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相关机构联合发起,将吸纳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全力助推全国“千县通典、万村修志、全民出书”活动掀起巨大热潮,为城乡各地提供展示发展成果的大舞台,彰显当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大美县域》系列丛书、《中国村志》系列丛书、《共圆中国梦·书写中国人》系列丛书、《我为父母写一部书》系列丛书等图书编纂出版的文化项目。

上一篇:华夏田氏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一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